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 如何建设零碳园区?3大挑战、11项案例、2套方案!
详细内容

如何建设零碳园区?3大挑战、11项案例、2套方案!

零碳园区三大挑战,构建路径最紧迫


作为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我国要用不到10年时间实现“碳达峰”,再用30年左右时间实现碳中和,任务艰巨。目前,我国有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约2500家,普遍存在高污染、高排放情况,是迈向双碳目标的“硬骨头”。

挑战一:零碳转型与持续发展难平衡。

园区作为高新技术的载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每年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碳排放量仍在增长,脱碳压力巨大。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均需要以园区作为基础引擎,也会产生新的排放。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双碳目标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亟需破解的难题。

挑战二:零碳园区建设路径尚不清晰。

零碳智慧园区作为全新概念,各地认知大多停留在概念层面,对于如何建设零碳智慧园区,难以从系统性、整体性考虑推动转型升级,顶层设计、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政策体制等方面的实现路径仍在探索。如,怎样摸清各园区碳排放家底,如何制定减碳路线图,如何低成本实现节能降碳,这些是路径方面面临的重要挑战!


019.png

信标委提出的“零碳园区框架蓝图”

挑战三:建设零碳园区的技术不成熟。

现有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难以支撑实现碳中和,CCUS等技术成本极高,不具备大规模商用条件。基础研究方面,国际研究热度远远高于我国,虽然这三类技术研究成果在快速增长,但引用量较低,研究质量和技术创新需进一步提升。产业实践方面,各地的零碳园区普遍存在相互借鉴、相互模仿的情况。

目标有了,技术创新需要时间,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搞清楚零碳园区建设路径,政策、规划、方案需要尽快出台,以引导技术发展和目标实现。以下10大园区低碳转型案例,为我国建设零碳园区提供了经验。


零碳园区11项案例,提供路径参考

案例1:无锡星洲工业园区(PPT)

星洲工业园利用远景智能零碳方舟平台,摸清了园区碳排放家底,对能源需求进行科学预测,确定了园区双碳目标、实现战略、主要路径。明确提出,星洲工业园将于2026年实现碳达峰,2046年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首个基于科学碳盘查结果推演的工业园区碳中和规划及路线图,是建设低碳、零碳园区的实际落地案例。

02.png

无锡星洲工业园碳中和解决方案.ppt

回复“0613”,查看获取方式

星洲工业园持续引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电站、分布式天然气发电、集中供能能源站等减排项目,持续优化园区用能结构,降低碳排放。已有光伏装机容量超18兆瓦,全年发电量超1800万度,且配置160兆瓦时的储能电站。建设完成后,每年至少可产生500万度绿色清洁电力,减少约0.3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园区已规划在园内投资建设4×10兆瓦级天然气分布式发电项目,每年可减少至少1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案例2: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位于蒙苏经济开发区江苏产业园,拥有丰富的能源、化工、建材等资源。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基于当地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智能电网系统,推动能源转型,构建以“风光氢储车”为核心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同时,配合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零碳产业及电解铝、绿氢制钢、绿色化工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构建以零碳能源为基础的“零碳新工业”创新体系。


03.png

鄂尔多斯远景零碳产业园效果图

园区中80%的能源直接来自风电、光伏和储能,另外20%的能源基于智能物联网的优化,将会通过“在电力生产过多时出售给电网,需要时从电网取回”的合作模式,实现100%的零碳能源供给。

目前,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已建成一座占地面积约400亩、一期10GWh产能的现代化动力电池工厂,根据规划,二期总产能将提高到20GWh,每年将为超过3万台电动重卡提供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耐久性和高性价比的动力电池,还可为风光储应用提供超10GWh储能电池,支持风光储氢等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大规模降低电力成本。


案例3:青岛中德生态园

青岛中德生态园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规划面积11.6平方公里,拓展区29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是由中德两国政府建设的首个可持续发展示范合作项目。中德生态园围绕生态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低碳产业的配置和发展、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与推广“三大领域”,建立零碳试验区指标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城融合型零碳社区建设模式,力争率先打造零碳试验区、碳中和灯塔基地。


04.png


园区通过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体系,推动能源转型。同时打造零碳建筑,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和装配式建筑,实现100%绿色施工、绿色建筑。此外,推进园区管控数字化转型,建设零碳操作系统,实现数据支撑园区碳排放监测和管理。

其中在用能耗能方面,中德生态园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青岛市首个“非煤化”试点区域之一,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体系,并实施泛能网技术,运行山东省首例泛能网联网,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达16兆瓦,供能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另外,中德生态园打造“智能绿塔”模式,采用新型太阳能光伏板作为外层幕墙,通过光伏电池板的使用,为建筑及其用户的用电需求提供支持,将获取的能量暂时保存在建筑内的高效锂离子电池中,平衡社区内的载荷电流,减轻国家电网的顶峰负荷。


案例4:柏林欧瑞府零碳智慧园区

柏林欧瑞府零碳科技园位于柏林市区西南方位,占地5.5公顷,有25幢建筑,150家创新型企业,近3500人入驻。欧瑞府零碳智慧园区作为欧洲的首个零碳智慧园区,以能源转型赋能零碳智慧园区建设,实现了从百年前的煤气厂向零碳智慧园区转变,2014年就实现了德国联邦政府制定的2050年二氧化碳减排的气候保护目标。

园区内的水塔咖啡馆,配备了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利用小型热电联供能源中心完成供暖、制冷和供电,由勃兰登堡州农业垃圾制成的沼气,通过天然气管网输送到园区能源中心,每年可燃烧发电2兆瓦时,足以满足1300户家庭用电需求。发电余热则能将水加热至90摄氏度,通过2.5公里的供热管线满足园区取暖需求。


045.png


园区中心的电动车充电站,通过在顶棚上覆盖光伏板,产生了清洁电力,再改造成集分布式供能、本地用能、能源存储于一体的智能电网系统,为园区170余个电动车充电桩提供能源。同时,高达1.9兆瓦时的电池储能系统,由奥迪公司回收的二手汽车电池组成,实现了资源可持续利用。

此外,欧瑞府零碳智慧园区内部建筑外壁通过悬挂大片的藻类生物反应器,借用光合作用,每年可生产藻类200千克,每千克藻类可吸收2千克二氧化碳,并清除有害的二氧化氮等废气。净化空气的同时,藻类还可被提取加工成绿色粉末,作为营养添加剂用于化妆品和食品工业。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园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可通过在供应、监测、管理、服务上的示范效用带动整体经济的低碳高效发展,是降低能耗、精准减排的关键落脚点。智慧园区之后,绿色、智慧、安全和低碳成为未来园区发展的新形态,零碳智慧园区建设势在必行。


案例5:海信江门零碳智慧园区

海信(广东)信息产业园位于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是集多媒体、家电、通信以及相关配套产业链产品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制造型工业园区。海信江门园区主要通过能源转型以及应用转型推进园区低碳化改造和产业升级,打造零碳智慧园区。

在能源转型方面,园区搭建能源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节能实现智慧能源管理。在应用转型方面,园区一方面通过打造零碳建筑,对空调通风、集中供暖等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另一方面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实施生产过程节能措施,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打造零碳生产,降低单位生产值的能源消耗,实现园区绿色发展。


案例6:重庆AI city园区

通过打造零碳建筑推动园区应用转型,实现园区能源自给,减少园区碳排放。园区构建“智能大脑”,推动园区管控数字化转型,实现了智慧化节能化管理运营,并刷新“最完整的5G城市智能生态、首个机器人友好园区、最大的步入式屋顶花园、碳中和低能耗社区”等多项纪录


07.png


重庆AI city园区通过在建筑之间分散式部署智慧杆塔、智能座椅,在建筑屋顶铺设光伏,实现园区能源自给,从而减少建筑碳排放。智慧杆塔集智能照明、环境监测、绿色能源、设施监管等功能于一身。一方面自带光伏,能够执行公共智能照明并充当汽车充电桩、USB手机充电装置给园区用户电动汽车和手机充电,实现绿色能源供给,降低碳排放。另外,建筑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并铺设屋顶光伏,提升园区能源自给率。

案例8:中国石化园区

中国石化从勘探、开发、生产、储运、加工等多个方面推进生产制造型园区数字化转型。具体表现在,通过搭建一体化应急指挥中心,实现生产运营业务协同、高效指挥,提升园区集约化、一体化生产管控能力。通过利用物联网、三维模型和地理信息技术等,对全厂污染排放点和职业危害监测点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和预警,实现“三废”达标排放,园区预测预警能力、本质安全环保水平显著提高。


11.png


目前,基于5G+云+AI,中国石化已实现生产运行优化、安全环保管控、设备智能维护和数字化设备监测,生产模式升级,生产效率和管理效能加速提升。在包括工艺优化、物料管理、生产调度、环境监测、环保风险分析、蒸汽动力优化、车间用电等多方面,均实现节电减排,节省燃料的减排贡献,预计到2030年燃料消耗可节省5%,到2050年可节省14%。


案例9:上海桃浦智创城

桃浦智创城,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能源转型为辅,引领园区经济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方面,智创城基于自身先进的物联网平台,聚力打造集约、高效的智慧园区管理体系,推进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城市数字化建设,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长三角更高质量发展;能源转型方面,智创城利用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增强能源梯级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有效提高了园区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性。


案例10:紫光萧山智能制造园区

紫光萧山智能制造园区位于萧山湘湖未来智造小镇启动区块,规划用地面积57.3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9.8万平米。紫光集团从能源转型、应用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三方面全面推进零碳智慧园区建设,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双碳”路径。


13.png


能源转型方面, 推进光伏工程,并利用新能源技术和储能技术,实现能源效益最大化;应用转型方面,对园区内的建筑、交通等方面系统梳理,全面推动零碳生产、零碳建筑、零碳交通等应用场景转型;数字化转型方面,紫光智造园区结合自身数字平台构建园区双碳数据底座,提供覆盖园区数据流、信息流、碳流的“多流”全链条服务,打造国内领先的工业4.0样板点,最终实现“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产品化。

新能源方面,紫光萧山智能制造园区实施光伏工程,根据工厂可用屋顶面积进行屋顶光伏铺设,实现电力自发自用,并利用余电上网,使屋顶利用率最大化。储能方面,园区合理利用峰谷差价,降低园区能源支出,反哺国网源荷均衡,实现工厂能源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结合能源技术,使得能源经济效益最大化。


案例11:华润百色田阳水泥生产园区

华润百色田阳水泥生产园区立足于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5G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型融合基础设施体系,通过建设5G专网为水泥行业提供定制化的网络能力,并结合定制化的数据中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过程视觉分析、数据采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计划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管理、危险区域巡检和AR远程维护等,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人为的安全隐患,推动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应用的商用步伐,打造生态智能化水泥制造企业。

生产方面,华润百色田阳水泥生产园区利用机器视觉训练算法,实现料口堵料识别、皮带损伤识别、冒灰扬尘识别等重污染环境下自动监测功能,下料口断料检测准确率达到93.5%,皮带跑偏分析准确率达到92.3%,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资源消耗。并开启5G无人机巡检,实现厂区范围内规范化、常态化的空中安保巡视和设备点巡检,代替人员巡检,效率提升41%。


低碳园区整体规划方案

前面已经介绍了无锡星洲工业园区碳中和方案,下面这份方案是word版,详细介绍了一个城市的低碳产业园区建设必要性、总体设计、发展规划、保障措施。

001.png

002.png

003.jpg

004.png

005.jpg

底部导航

关注微信公众号

浏览手机站

010-56386119

周一至周日(9:00-18:00)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